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reading:帛书老子注读

帛书《老子》注读

作者:秦波/道家大师兄

《老子》(《道德经》)原有通行版1)八十一章,道为上篇,德为下篇,帛书版2)相反,无分章。

2023-01-09 通行版 第38章

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,而无以为也。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也。上义为之,而有以为也。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也,则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也,而乱之首也。前识者,道之华也,而愚之首也。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薄,居其实,而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

不以施行德为目的(或无意识地),是为最上乘德性,具有真正的德。无为:不施加意志于他人。无以为:不强迫自己而为之(不施加意志于自身)。

上仁:同上德

有以为:有考量的。施行义举通常是有考量的,从这个角度讲,义举具有(一定的)牺牲精神(可能有违自己的意愿)。

攘臂而扔之:举起胳膊强拽别人。有上礼的人,若遇到不回应的人则强迫他人遵从。

德 → 仁 → 义 → 礼,在一者失去后依次显现,真德消失,嘴上说德,实际上都没有真德。当社会都在推行礼时,说明已无忠信,会带来祸乱。忠信之薄(bo2)

前识:前人规定的规范制度,礼仪宗法等。把古人留下的规范守则当作真理就是愚昧的开始。

厚/薄,实/华:敦厚的而非浅薄的,实在的而非浮华的。大丈夫要有所取舍。

2023-01-10 通行版 第39章

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。其致之也,谓天毋已清,将恐裂。谓地毋已宁,将恐发。谓神毋已灵,将恐歇。谓谷毋已盈,将恐竭。谓侯王毋已贵以高,将恐蹶。故必贵而以贱为本,必高矣而以下为基。夫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,此其贱之本与!非也?故致数誉无誉。是故不欲禄禄若玉,硌硌若石。

昔:过去。一:道。后面的长句意指各个单位得到之后的状态。如果不遵循这个,一切将会崩落。

王侯贵且高,但使用低贱的称呼(孤、寡、不谷)以提示自己出身,不忘本。然而如果失道,也一样会被下面的人颠覆。

故招来太多赞誉,等于没有赞誉。石头(意指空气、阳光、水等)到处都是,却没人赞扬,因为人人受其恩惠(人人都能得到的好处,等于没有好处[不觉得有多可贵]),而这种不赞美就是最大的赞美(与下者、贱者同德,没有忘本)。美玉稀少,受其恩惠的也少,却收到多数赞誉。

禄:福运,意指稀少而尊贵。硌:坚实有棱角,意指众多而低下。

2023-01-11 通行版 第41章

上士闻道,勤能行之。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。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弗笑,不足以为道。是以建言有之曰:明道如昧,进道如退,夷道如纇。上德如谷,大白如辱,广德如不足。建德如偷,质真如渝。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道褒无名。夫唯道,善始且善成。

前三句免译,可直接理解。士:人的一种称呼/美称。弗:如果不。

纇lei4:疙瘩。明道/进道/夷道:显明之道,进取之道,平顺之道。暗昧:愚昧。

本句翻译:最崇高的德,好像空谷一般低下;最大的洁白,好像满是污垢;最宽广的德,好像还有不足;最具建树的德,好像偷偷摸摸;最纯真的品质,好像污浊不堪。

最具建树的德仿佛偷偷摸摸,最纯真的品质好似污浊不堪。

大…句:若边界有了极限,便不是极限了,因为已经有了边界。最高的道德是无名无誉。没有赞誉才是最大的赞誉。

只有道,才能滋养万物和成就万物。

2023-01-12 通行版 第40章

反也者,道之动也。弱也者,道之用也。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通行版 第原文是著名的:反者,道之动;弱者,道之用。

反:相反,对立。事物呈现出相反的状态(上一章所述事物举例)是因为在发生作用。

事物呈现出弱的状态,是在被运用。当事物处于弱的状态时,可以得到道的生扶3)(意为用道)(所以无往不胜)。

无/有:一种状态描述,表示无形/无声/无质(或有)。

真正的是突破了的局限而达到了的境界。

2023-01-13 通行版 第42章

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。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自名也。物或损之而益,益之而损。故人之所教,亦议而教人。故强梁者不得其死,我将以为学父。

此处的意为。无不可分,所以称为一。意为。万物有形有质,所以可以分为二。三是一和二(无和有)的结合,由此产生万物。

以上这个过程即为负阴而抱阳。或理解为万物生来总是向着背道而驰的方向。

中气:中虚,一种和顺状态。人需要有一种中虚的状态。

人们厌恶孤、寡、不谷,但上位者却用以对自己的谦称,是一种保持自身的方式。

由上可知,万物损害自身(损己致虚),是有益的(反而能因此得益),反之同理。

所以人们学到了教导,也会适当地去教导别人。强横的人不得寿终正寝,将是从我(老子)这里传下去的道理。

2023-01-14 通行版 第43章

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于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。

天底下最柔弱的事物在天底下最坚硬的事物上驰骋(驾驭,自由出入,毫无阻碍)。

无有:没有形体的事物。无间:没有缝隙的地方。(所以我便知道)以无为之道,能穿行于任何地方,不会遇到任何阻碍。

无为的益处无法用言语去教。人的天性自然会学会这种道理(在一定的条件下接受万物的启迪,得到的教养)。但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。

2023-01-16 通行版 第44章

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
本章简易,不必翻译。多:重,与轻相对。亡:失去。

重点是几项对比:名/身,身/货,得/亡。所以做到知足和知止,就能减少伤害,保持长久。

2023-01-17 通行版 第45章

大成若缺,其用不敝。大盈若盅,其用不穷。大直如屈,大巧如拙,大赢如绌。躁胜寒,静胜热,清静可以为天下正。

敝:衰败。大的成就可能有所欠缺,但是作用不会衰竭。

盅zhong1:空虚。大、满的东西如果有所空虚,作用不会穷尽。意思如上句。

绌chu4:不足。最大的获利,好像还有不足。以上几句意义基本一致,表达一种为未来留下空间/余地的心态。

躁动可以战胜寒冷 → 清静可以战胜燥热 → 清净也可以战胜寒冷。清净既可以战胜燥热也可以战胜寒冷,居中而左右皆有余地,是(天下)保持正态的根本。

2023-01-18 通行版 第46章

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憯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恒足矣。

天下有道时,马儿回归耕种;天下无道时,天下战乱,马儿成了战马,小马都在野外生育。

最大的罪过是把人们想要的东西显露在外,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错是贪得无厌。

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。克制己欲。

2023-01-19 通行版 第47章

不出于户,以知天下。不窥于牖,以知天道。其出也弥远,其知弥少。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弗为而成。

牖you3:窗户。不出门就知道天下事,不用从窗外窥探就能知道天道。走得越远,所知的越少(?)。所以圣人不用亲身经历也能知天下事,不用亲眼见到也能知天道,不用亲历亲为做事情也能成事。

如果出行越远,越容易被世界万物迷惑,对道的认知会越来越少。

2023-01-19 通行版 第48章

为学者日益,闻道者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取天下也,恒无事。及其有事也,不足以取天下。

求学的人学问日益增长,求道的人(成见)日益减少。损到极致,就是无为的状态,无为就无事不成。

无为能让天下无事,无事才能安稳,天下才易持有。凭主观意志强行作为,则不能“取天下”。

2023-01-19 通行版 第49章

圣人恒无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,德善也。信者信之,不信者亦信之,德信也。圣人之在天下也,歙歙焉,为天下浑其心。百姓皆属耳目焉,圣人皆孩之。

第一句不必翻译。善者:有(善为)道之人,我用善对待他,对于不善为道的人也用善对待,这是出于德的善。信句同。圣人对待任何人都出于同等的善。

歙xi1:收敛。为天下保持一颗混沌之心。属zhu34):集中,专注。因圣人有不变之德,百姓得以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上(而不会过多专注于圣人身上)。圣人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百姓。

1)
王弼注
2)
1973年马王堆帛书甲乙本
3)
出自易经八卦
4)
通“注”,甲本为“属”,乙本为“注”
reading/帛书老子注读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3/01/19 10:46 由 zm